12月18日晚上六时许,教育学院百万阅读俱乐部第一次线下交流活动——“共阅《爱弥儿》”在文科楼四楼平24如期进行,来自各个年级的同学分享了各自读书的感悟与体会。
思想碰撞
会议室里柔和的灯光洒落,大家围圈而坐,分享读书的喜悦。同学们不仅谈到所读书目的内容,更与实际相联系,拓展到自己阅读后的所思所感。
随后,吴艳梅老师给大家做了《爱弥儿》的导读。吴老师认为《爱弥儿》这本书,是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之间的一个分水岭,是新旧时代的各种思想的汇集。书中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各种主要思潮和代表人物关于教育的思考框架,它开辟了现代教育的先河。吴老师从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功能、儿童的主体性、自然人与公民的概念等方面引导大家去理解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好书共享
读过这本书的同学为大家分享一个月来的读书体会:教师职业的神圣性,家长教育的重要性,模板式教育,寓言故事是否适合在语文教材中出现等等话题,讨论高潮迭起,帮助我们再次重温书中情节,发现初读时不甚注意的闪光点。
精彩辩论
一本好书也许除了精妙的情节和优美的语言,还可以引发人们对事物的独特看法。书友们对自己看书时产生的困惑进行了深入地交流,阐述了当时及当今社会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每个人都畅所欲言。交谈过后,俱乐部的同学们又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书友们围绕“给大学生增负是否有益”这一辩题展开辩论。
吴老师评价说"这是个有难度的辩题,何谓大学生增负,怎样为大学生增负,政策出台以来实施的实际情况如何,从辩论双方的唇枪舌战使我感受到了双方对这些问题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今天的辩论用“精彩”“深邃”二个词来形容是不过份的。我还想说从你们的精彩,深邃中,我想到了几个问题,一是大学教育的目的何在,二是如何培养大学生从他律到自律,三是在备受诟病的社会中教育制度起的作用有多少。”
《爱弥儿》之约
尾声
与会的同学们皆意犹未尽,收获良多。无论是对人生的感悟,还是对世界的思考,都被细心缝进了这一个月的短暂时光里,共同编织成了一段难忘的岁月。而这场交流会,为这段美好的时光又添精彩一笔。
写在开头
“虽然没有每天坚持打卡,但是在读书过程中感受到独立思考的宁静,让我逐渐养成阅读的习惯。这是最让我受益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