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校际合作,精准把握人才需求,促进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学院于3月18日上午在重庆路小学开展人才需求调研活动。重庆路小学孙耀明校长、教育学院邢莉莉院长、罗萍副院长、小学教育研究室主任刘冬梅教授、教研室主任郭洋洋、教师刘雯共同参与调研活动。活动双方围绕教师专业发展、课程设置优化、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等议题展开深度探讨。

重庆路小学在当地基础教育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以扎实的教学成果和丰富的办学经验受到广泛认可。在活动中,重庆路小学孙校长指出了当前教师队伍存在的一些不足情况:一是在学历与专业方面,部分教师虽强调专业性要求硕士以上,但实际上并未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并非师范类教育专业;二是职业状态方面,部分教师满足于现状,缺乏工作激情和内驱力;三是教学分工方面,由于专业细化,如科学教育、劳动教育等课程的开展,存在教师兼任多科而非专科教学的情况。
针对这些问题,孙校长提出一系列加强改进措施:其一,着力加强教师的学科专业性,提升教学水平;其二,增加小学类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其三,实行“一主一辅”的课程模式,设立两项主科,并开设课程实践课,安排学校专业教师对接辅导学生,同时学校可接收心理实习相关工作,为专业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优势,采用“老带新”的方式,解决师资队伍青黄不接的问题,将老教师高素养、强自主力和高内驱力的特点运用到第二课堂中,加强教师在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和为人处事等方面的能力。

邢莉莉院长在活动中强调,教育学院将重点推进校校合作、校企合作,通过共建教育实践基地、实施联合教研计划等举措深化合作机制,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携手推进教育发展。罗萍副院长针对专业建设提出,各学科需进一步细化方向模块建设,在保障核心课程基础上拓展个性化发展路径,支持学生根据职业规划自主选择专业方向。刘冬梅教授强调,教育工作需秉持精益求精的态度,既要持续强化教育理论修养,又要夯实教学实践根基,确保教学质量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本次教育学院人才需求调研活动已经画上句号,但我们的行动才刚刚开始。活动中所呈现的丰富信息和深刻见解,让我们清晰地认识到人才需求的紧迫性和多样性,教育学院将始终以“满足学校需求、培养优秀人才”为目标,积极推动教育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改革与创新,用实际行动为教育学院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步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