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权益知多少
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权:学前教育应把保护学前儿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首位,幼儿园需落实安全责任制,配备安全设施,提供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还应保证儿童营养均衡、睡眠充足,开展适合儿童的体育活动,促进其身体健康发育。

受教育权:学前儿童依法平等接受学前教育,政府有责任为适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提供条件和支持,推动适龄儿童方便就近接受学前教育。此外,还需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残疾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等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

人格尊严和隐私权:学前儿童的人格尊严应受到尊重,其名誉、隐私和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幼儿园等单位和个人要按照规定妥善处理学前儿童个人信息,涉及学前儿童的新闻报道应当客观、审慎和适度。

得到尊重和保护照料权:教师应爱护儿童,以尊重、关爱和耐心的态度对待他们,满足儿童的生活需求,给予情感支持和引导,保护儿童免受虐待、忽视、歧视等侵害。

学前教育法四问四答
问
1.如何理解学前教育应当坚持最有利于学前儿童的原则?
答
学前儿童身心发展处于早期阶段,发展迅速且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支持和保护,也容易受环境影响。因此,学前教育必须从儿童成长需求出发,竭尽全力为儿童全面、和谐发展创设适宜环境和条件。但在现实中,成人常因观念问题,忽视儿童权益,导致儿童身心发展受到影响,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反思。唯有全社会形成共识,始终把儿童发展放在首位,才能让每个孩子真正享有幸福童年,为终身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问
2.如何保障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
答
残疾儿童同样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残疾儿童接受适宜的学前教育,既有利于个体发展,又能为家庭减轻负担,国家应采取措施保障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支持能够适应幼儿园生活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招收残疾儿童的幼儿园,应配备必要的康复设施、设备和专业康复人员,或者与有条件的机构合作,根据残疾儿童实际情况开展保育教育。如果对残疾儿童是否适合随班就读发生争议,可以由教育、卫生部门等单位联合评估后妥善解决。推动特殊教育学校和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普遍增设学前部或附设幼儿园,鼓励设置专门招收残疾儿童的特殊教育幼儿园(班),尽早为残疾儿童提供适宜的保育、教育、康复、干预服务。

问
3.幼儿园应如何加强安全管理?
答
幼儿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幼儿园要将保护幼儿安全放在首位。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幼儿园应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第一,着力提升全体教职工和幼儿安全意识和能力。可通过定期开展全员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围绕幼儿园安全问题研讨交流等,使“安全”成为全体教职工心中的头等大事,确保“安全警钟长鸣”。切实把安全教育融入幼儿一日生活,帮助幼儿学习判断环境、设施设备和玩具材料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第二,建立健全并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责任制度。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幼儿园门口设置隔离栏、隔离墩或升降柱等硬质防冲撞设施,做好专职保安员配备、一键式紧急报警、视频监控装置配备和封闭化管理,加强城镇地区常态化护学岗建设。定期对园内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检查与维护。
第三,建立多元化的事故风险分担机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投保校方责任保险。

问
4.幼儿园为什么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答
首先,游戏是幼儿的天性,这种天性中蕴含着生长的需要。例如,幼儿喜欢奔跑、跨跳障碍物、投掷小物体等,这些行为实际上是他们发展动作、平衡感和肢体协调性的需要。为幼儿提供合适的空间、时间和玩具材料,他们将在游戏中获得心理和情感的满足。
其次,游戏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幼儿处于直观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黄金发展期,游戏以其独特情境性、直观性和操作性,与幼儿思维特点完美契合,是最适合他们的、最自然的学习方式。
再次,游戏为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素质基础。幼儿在游戏中能够自主选择、尝试、探索,从而激发内在学习动力,这种内在动力是可持续学习的重要源泉,它使幼儿愿意持续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同时,幼儿在游戏中通过观察、操作、实践,能够逐渐积累丰富的经验和知识。此外,在游戏中,学前儿童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学会坚持、合作与创新,注意、记忆、思维等认知能力在游戏中能获得有效锻炼,为他们的后继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

部分资料与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