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方案》实施要点
1审核评估指导思想
新一轮审核评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审核评估基本原则
新一轮审核评估基本原则包括:
一是坚持立德树人。
二是坚持推进改革。
三是坚持分类指导。
四是坚持问题导向。
五是坚持方法创新。
3审核评估对象与条件
新一轮审核评估对象是经国家正式批准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高校,其中新建普通本科高校应先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原则上获得“通过 ”结论 5 年后方可参加本轮审核评估。
本轮审核评估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审核评估针对具有世界一流办学目标、一流师资队伍和育人平台,培养一流拔尖创新人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普通本科高校。重点考察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所必备的质量保障能力及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举措与成效。第二类审核评估针对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历史不同,具体分为三种:一是适用于已参加过上轮审核评估,重点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的普通本科高校;二是适用于已参加过上轮审核评估,重点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的普通本科高校;三是适用于已通过合格评估 5 年以上,首次参加审核评估、本科办学历史较短的地方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第二类审核评估重点考察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资源条件、培养过程、学生发展、教学成效等。高校可根据大学章程和发展规划,综合考虑各自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情况等进行自主选择。
4审核评估指标体系
第二类审核评估
第二类审核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突出了主体性、导向性、多样性、发展性等“四性 ”。
第二类审核评估指标体系既包括定性指标,也包括定量指标。
(1)定性指标
定性指标旨在对影响高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非量化核心要素进行审核。指标体系包括 7 个一级指标、27个二级指标和78个审核重点,设置统一必选项、类型必选项、特色可选项、首评限选项,形成三种不同的模块组合方案。
(2)定量指标
定量指标旨在对影响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数据进行审核。在审核重点中设置定量审核指标共 46 个,包括 30 个必选项和 16 个可选项。数据平台提供不同类型高校常模数据(即高校本科教育教学关键数据平均值),学校可根据办学定位和实际需求,自主选择多个类型高校常模数据作对比分析,同类型常模比较长短,从而进一步找准所处坐标和发展方向。
5审核评估组织实施
审核评估组织管理
教育部负责制定审核评估政策、总体规划,统筹协调、指导监督各地各校审核评估工作。委托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以下简称教育部评估中心)具体组织实施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第一、二类审核评估和地方高校第一类审核评估工作。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实际,负责制订本地区审核评估实施方案、总体规划,报教育部备案。组织所属高校第二类审核评估及推荐高校参加第一类审核评估工作。选取1—2 所高校委托教育部评估中心指导开展第二类审核评估试点,为全面推开本地区审核评估工作做好示范。
审核评估专家
教育部教育督导局将牵头建立全国共建共享共用的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库。专家经专业培训、持证入库、随机遴选后作为参评高校评估专家。专家库实行动态更新机制,各地各校要及时更新专家信息,对出现师德师风问题等不适宜继续作为专家的, 要及时标注并调整出库。
6审核评估程序
审核评估程序包括评估申请、学校自评、专家评审、反馈结论、限期整改、督导复查等六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