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审核评估高校评建改工作指南
3.3 务实高效组织自评自建工作

0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要强化对自评自建工作的组织领导。
要成立由学校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评建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落实本科人才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职责,靠前指挥,统筹全流程评建工作。
02确定审核评估方案
学校按教育部印发的十四五评估计划确定的评估类型,开展自评自建工作,个性定制评估指标体系及常模。
选定性指标。第二类审核评估的二级指标和审核重点包括统一必选项、类型必选项、特色可选项、首评限选项。
选定量指标。定量指标聚焦反映高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发展的关键数据,包括国家双一流建设动态监测指标、国家基本办学条件监测指标、教育部关于本科人才培养的相关评价指标等,集中体现了新时代国家对各类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选常模。新一轮审核评估引导同类型学校通过常模作比较,即定量指标可作同类常模和他类常模比较。
03落实评建工作任务
全面宣传发动。审核评估是对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考核和整体评价,需要全体师生员工全程参与。
制定自评自建工作方案。学校根据所确定的接受审核评估时间,拟定学校自评自建工作时间安排,制定自评自建工作方案,落实工作任务,确保学校自评自建工作取得实效。
04全面开展校内自评
学校要组织院系、各有关职能部门围绕评估指标,聚焦每一个审核重点、逐项审核、开展自评。充分挖掘例证,认真审视学校在这方面的做法和现状,包括具体做了什么、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依据是什么、最终取得的效果是什么、如何证明等,系统总结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特色。
3.4认真撰写自评报告
01《自评报告》的形成
《自评报告》的撰写是建立在学校全面自评自建工作的基础上,紧紧聚焦审核评估指标,对学校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改革建设和培养成效进行全面梳理,由此形成反映自评结果的写实性报告。《自评报告》内容应通过院系、相关职能部门和直附属单位自评提供的详实数据、事实等来表述和支撑。在《自评报告》的形成过程中,应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以使《自评报告》被学校师生员工广泛认可。
02《自评报告》的撰写要求
《自评报告》要依据高校自选的、个性化的审核评估指标体系要求,围绕二级指标及其审核重点,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分别阐述学校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工作举措)”“做得怎么样(取得的效果)”“做得不好的如何改进 ”“改进效果如何 ”等等。高校撰写《自评报告》时,不应修改一级、二级标题,指标不能少,审核重点不能丢,同时还要避免包含与审核评估指标体系无关的内容。
03《自评报告》的支撑材料
学校要按照审核评估指标体系提供支撑《自评报告》撰写内容的相关材料,包括: 管理文件、教学资料、各类记录性材料、合作协议及其他佐证材料等。学校提供的支撑材料应真实可信,其总目录或索引附在《自评报告》后,并在报告中的二级审核指标后面分别列出相关支撑材料索引,便于专家审读《自评报告》时查阅。支撑材料原文电子版应提交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评估系统(以下简称评估系统)中,对于难以(或不便)提交到评估系统的原始支撑材料,应分类归档保存,以便专家入校评估时查阅。